【筑客·专访】设计师王曼∣一猫一室一人,岁月本就如此静好
一猫一室一人,岁月本就如此静好
文|赵小愚
采访对象|王曼
采访单位|筑客网
采访地点|不是书房
采访时间|2019.01.02
▲途拍/藏于叶下,在幽静中畅游
我到的要比约定时间稍早一些,敲门前还在忐忑着是否会冒昧,但当带着一身寒气进门看到桌上的花枝后,却又暗自庆幸来的早。
室内的她,戴着黑框眼镜,挂着围裙脚踩拖鞋一身舒适的打扮,温声的问我是喝咖啡还是茶,体贴而娴静,这,是初见。
宽大的木桌上零落摆着的花枝和瓶罐,以及手里的剪刀,无一不是在宣告着她在开门前正做着的,插花。
一只很皮的金色眼瞳小黑猫从地上跃到桌上,小爪子摸摸花枝,再喵几声,然后,找块领地慵懒地躺下。
空气中涌动着的温暖,与窗外暗沉的天像两个世界一般,一边岁月静好,一边雾霾横行。
▲她拍/宣纸于手的触感,有时代穿梭的味道
一手握着被我坚持得来的温热白开水,一手不自主的给那懒散的猫咪顺着毛,呼哧呼哧的声音与剪刀喀嚓的声音,恍惚间就有一种,时光安好的感觉。
我将目光不由自主的定格在那个忙碌的身影上,她,在认真的插花。
“我学过一段时间的插花,可某一刻突然觉得,插花应是随心的,不该太过刻意的去按着某些流派或某些规则去改变它,那样,花应该会很难过。”
你看她说的那么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是那样融于骨血的理所应当。对啊,这本就是应当的,只是,经常被很多人给忽略罢了。
▲王曼/品味的,是生活
“一个人”∣工作室
“这儿平时就我一个人,之前助理也在的,但我觉得他们吵就给换出去了。”
一个人不会无聊么?
答案是肯定的,不会无聊,甚至很自由。她开玩笑说一个人在这甚至可以穿睡衣,想做什么做什么。
状态好时忙工作,一杯咖啡,一台电脑,时间很快的就会在忙碌中溜走。
兴致来了去花市买花,找找自己喜欢的,一不小心就控制不住抱一堆回去,再精心的按着自己的喜好去摆放。
一个人静静的弹古琴练字;在众多藏书中随意的临幸一本,舒适的靠着沙发随意的翻看,又或者坐在茶室中,听着水声煮沸的声音,就着袅袅茶香,细品其味,甚至只是听着音乐坐着发发呆,也会很好。生活,本就可以如此随心,又何来无聊之说?
▲她拍/不是书房以及小喵豆豆
享受生活∣“矫情”
怎样算享受生活?
是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住最好的酒店吃最精致的餐点?
都不是。
“当然,我也有过虚荣的时候,去买奢侈品包包,买LV,但慢慢会变成尊重它们的企业文化,再后来就会想,我既能尊重它们,同样也能尊重一个手工艺人。像我身上的白衬衫,也只是苏州一个很小的牌子,打完折才不到一百块,穿着很好啊,还有帆布包,也很方便,现在出门反倒一直拿着。”
其实在达到某种程度后,你会看清很多东西,不再是因为虚荣心,不再是因为品牌效应等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执着与某个品牌或某个东西,而是以简单舒适为主。
▲途拍/绿意中的一抹纯白
说到这儿她给我讲了个小笑话。
有次她陪客户去美院艺术展淘好物,路上下雨,她直接拿起LV包包就顶在了脑袋上,客户看到就开玩笑说:“你听过那个笑话么,抱在怀里的才是真包。”
她不解,LV本是身外之物,为何要把它看得要比身体重要?
▲她拍/色彩的魅力
对外在穿着以舒适为主的她,强调道“但我对享受生活这方面是矫情的。”
说着就转过身去看着那立在墙角的小柜子,指着一个个物品讲述着一个个由来,其实我对这些一点不懂,但看她说的那么开心,就知道这些东西对她而言,很珍贵。
在喜欢的东西上,她“矫情”,不算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的古籍古器不知凡几,甚至因为抢到孤本而透着的几分小得意,都只是因为喜欢,才会如此。
▲不是书房/那一张张,是时间的印记
提升自己∣圈子
“你们问我怎样才能找到知己好友?
要记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相互识别。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相互欣赏。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会相互结识、相互珍惜。
只有同等能量的人才能成为好朋友。
你想找到一个怎样的朋友,你得先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当你变成怎样的人,你就会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是复旦女神陈果某个视频里的一段话,我觉的用在王曼身上,再恰当不过。
▲不是书房/一个人的空间
她说:朋友之间玩的多了圈子也就多了。
就像她的圈子绕的很长一样,虽然西安的设计圈她并不太活跃,但她在其他的圈子,却玩得很好。
王曼自我调侃说“我写订阅号的时候,发现找我写订阅号的人比找我做设计的人多;终于写了自己的订阅号后,发现找我拍照片的又比找我写订阅号的人多!”
她把爱好,成功的“爱”出了样子。
古琴、油画、毛笔字、茶道、花道、摄影、设计,“至少都还不错。”兴趣爱好决定了你的业余生活,同样,决定了你的圈子。当你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时候,你的圈子,自然就会变大变多。正所谓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便是如此罢。
▲她拍/美的事物,相通
你对生活的态度,就是生活对你的态度。
有次她买了个汉堡准备在高铁上吃,上海到苏州,很近的一段距离,她却愣是没好意思拆开包装。
“整节车厢,除了一对小情侣在玩手机外,再没有一个人玩。即便是拿着手机,也是在处理事情,都在忙着工作,或者看报纸,这些人大多年龄三四十,基本都是企业高管,他们没有一个人在玩微信打游戏。我来回去了两趟卫生间,第一次就瞄了一眼,第二次站在过道尽头,看着整截车厢,脑子只一句:我这些年都干啥了?”
那么优秀成功的人,都还在不断提升自己,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荒废?
▲不是书房/一人一猫一茶室
发言权∣实践
她说自己很幸运,当大家还在免费做设计时,她已经在收设计费,十几年前,30块钱一平方米。
她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个案子180㎡,这个起步点,在同样刚毕业的大学生里来看,已经算高;第二个案子是粗犷的田园风,用了很多原木;第三个印象很深,打破了保守的思路,做了当时并不时兴的灰色调。设计的路,就这样慢慢步入正轨。
当时真的是带着你敢找我,我就敢做那种初生牛犊的年轻气盛,若换做现在,肯定会考虑很久,会想自己在一定范围的认知程度上如何才能给别人最好的东西,会保守的说“我试试。”
“以前那种自信,现在想来都觉得羞愧。”
但谁又不是那样过来的呢?从少不更事到做事三思而后虑,本就是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就像我问她结果重要还是经历重要,她回答说没有经历哪来结果一样,谁的路,不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王曼/温柔与安静,是岁月的沉淀
万物自有其轨迹,因果轮回是必然的,能在毕业三个多月时就开始做设计,还不是因为早就在那些时间空隙中,不断量柜子做图建模而累积的基础已经足够扎实!机会,从来都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她的母亲常说实践才有话语权,年少时不懂,到后来慢慢的,随着时间与阅历的改变,恍然间顿悟,原来如此。
她的一位客户想要中式风格,她直接把人约到苏州,带他去看看真正的中国文人东西,去看老宅子老院子,去逛逛博物馆,让他去亲身的领会,而不是被一个雕花一本厚重的假书所蒙蔽。
对于设计,她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会在旅游时把当地的酒店青旅全都体验一次,从初时简单的看材质摆放到后来的注重人文精神层面,不断的变换更新着自己的想法与认知,始终,明确而清晰。
▲王曼/何不让自己笑得开怀
活着∣要真我
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你活出自我了么?”
“每个人都活出自我了啊!只不过,我是觉得要尽量活出一个真我。”
随着自己的心,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
相机很烂,被摄影圈的朋友吐槽:换个好不好,你这就500块钱买的,不要拿出来丢人了好不?
那又怎样,能拍出喜欢的作品,足矣,非得买个好的相机?就为了别人的几句话或别人的眼光?玩的本就是随性,何必如此讲究?
▲途拍/风景,不止在眼前
“我只跟我喜欢的人玩,不喜欢的那不好意思拜拜,当然这也是针对朋友之间。对于客户,却是双重标准,不会和钱过不去,而且生活,也不允许她这样。”
如此真实坦率,也是甚少。
王曼的老师曾建议她去法国,认为在那她可以活的更舒服一些。因为在咱们这个制度下,很多事情根本无法避免,逃不掉也躲不掉,不会也不允许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你想做的。
可她不想逃避,哪怕可能真的不适合。她热爱真实的自己,没有丝毫作假的,纯粹的自己。
▲王曼/一直,在路上
最后,我想用两个关于她的小故事,做结尾。
壹
背景:09年左右她做一个酒店设计,因为买房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导致那段时间大耗元气,一年多的时间里暴瘦40斤。
某天和客户去工地的路上,发生了以下对话:
客户:“咱去医院吧!”
王曼:“咋了?”
客户:“哥说个话你别害怕,你这一下瘦了这么多,不会有啥大病了吧?咱去医院吧!”
王曼:......
▲途拍/看风景的人
贰
背景:一位日本花器设计师设计了气泡玻璃花器,灵感来源是某次在森林中感受着空气的流动,以及水中气泡噗噗的声音,他觉得,那是生命的体现。
在这位大师面前,她提出了一个稍微有点刁钻的问题。
王曼:“你把气泡凝固在玻璃器皿里,是把生命最美好的一面暂停保存了还是消灭了?”
大师:“这些都是我亲自吹出的气泡,我的生命,就在里面。”
王曼:......
▲途拍/记忆,也可能会有欺骗
关于设计师/王曼
两个版本的个人简介。一个官僚的厉害,一个接地气的厉害,没办法,人格分裂又选择恐惧。
关于本人:出生于哈尔滨。成长,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在西安度过。已经在室内空间领域超过15年。
七年绘画功底,三年建筑环境艺术系基础,两年日本东京国立艺术大学研修。在多样的文化背景下,努力思考建筑和空间所体现的文化,人文,自然的关系。希望通过设计场所的实质营建,以此来表达人文,历史甚至哲学在生活中的体验。
10年工作经历,西安,北京,沈阳,深圳等地项目亲力亲为。目前作为独立设计师经营在西安。工作角色经历多种尝试:主案设计师,驻场设计师,项目策划,文化项目展览策展人。希望通过设计的表达,渐渐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
▲王曼/随心随性
以下是白话版
酷爱各种物品,甚至觉得某些物品放大就会是一栋建筑,某些物品又侧写出很多情感道理。
老美院淘汰的书架,上学时候从旧货市场买回来,这么多年搬家扔掉很多所谓设计款也没舍得扔这个旧的。“长物之内,寄寓长情”吧。各种以前我理解:任何一门学科到最后都会上升到哲学范畴。后来自己觉得不对,是应该上升的神性的范畴吧,我们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与生命比起来,感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哪怕现在它只是一件物品而已,它却已经经历手工打磨,时间流转。总有感情或者故事发生在这些物品身上。我愿意吸收设计以外的这些事物来充盈自己的设计生活。
陕西有种面食叫揪面片,我说,生命就像个揪面片,就那么大一点,我能决定的不多,努力变宽点,吸收的味道就多些,就能浓厚一些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