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客·西安讯)进入“白银时代”,房企要创造价值,除了不断延伸产业链上下游,还需进一步深耕主业,在产品功能、理念的创新上动脑筋。但产品的成功创新,绝不仅是在某一款具体产品上动脑子、博眼球,它所体现的可能是整个企业产品战略、市场战略等全方位的调整,涉及企业内部决策、执行流程的重构。
世茂集团前副总裁蔡雪梅曾对当今地产界的创新能力极为担忧:白银时代的房地产行业很难能有像iPhone那样的“爆款”产品问世。
创新能力匮乏,最重要的原因是去库存压力。房企的“试错”空间被大大压缩,房企只敢开发能够被最多人接受的“通用款”产品,最终造成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大幅下降。
那么,如今随着楼市逐渐回暖、去化周期逐渐缩短,像iPhone那样改变一个时代的“爆款”产品能够在房地产行业出现吗?
市场回暖提供创新空间
蔡雪梅的担忧,源于过往几年她对房地产市场的观察。包括她在内的很多房地产营销人士都曾抱怨:到手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信息往往要落后市场实际情况两三年,这使得大部分房地产项目难以做到适销对路。
由于信息滞后,大部分房企不是开发消费者最想要的房子,而是开发最不容易犯错的产品,消费者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房子,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种现象在2010年之后进一步凸显。由于房子卖不动,开发商普遍不敢在产品层面做大幅度创新,产品同质现象极为严重。蔡雪梅指出,在2010年之前,房地产行业每年还是有那么几款产品会让全行业效仿,但在2010年之后,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库存的压力下,人人都不敢试错。
如蔡雪梅所说,房地产行业的创新能力在最近几年确实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先前有家房企研究出能够变成卧室、客厅、书房、餐厅等多种空间的多变超小户型,根据不同生活需要来变化场景。北上广深的消费者只需花五六十万就能实现自己的住房梦。
但这样一款听上去极有吸引力的房子最终没有推向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常规产品。开发商的理由很简单,常规产品才能确保销量。
如今,在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的预期下,企业的创新动力能否增强?经济学家樊纲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都已经从底部回升,楼市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任志强也在2015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提出类似观点。“5月份很多媒体都担心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上不来,但从6月的统计报表来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销售已经由负转正。”任志强说,整个房地产市场复苏在即。
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库存周期逐渐缩短,蔡雪梅所担心的创新阻力或许能逐渐消除,我们期待看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房地产创新产品。
移动互联网推波助澜
推动房地产创新的,还有开发方式的革新。蔡雪梅离开世茂后创办了eLab,她提出,要为用户设计他们所需要的房子。而碧桂园在上海试水的首例众筹开发,即允许用户参与到前期的产品设计。
地产公众号“总裁内参”披露,万达西双版纳项目运用网络社群研发产品,把万达的老业主、项目的关注者和旅行达人整合到一起,建立了一个社群,请他们提意见和想法,经历了43周的产品反复修整最终出炉。
上述采用社群方式,让用户给产品提意见的做法,最早始于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而今被房地产商沿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房地产产品的用户导向思维趋势。
实际上,今年几款业内有影响力的创新产品都和移动互联网有关。绿城的83平方米别墅,通过微信迅速走红,成为5月份轰动业内的热点事件。
世茂的MiniHotel和MiniMal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世茂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精确的人群定位,最大程度提升了商场和酒店的使用效能,提升了效益。
方兴的金茂府系列,也是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收集潜在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等大数据之后,才开发出在多个城市热销的“爆款”。
使用大数据研发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锁定部分消费者,已经让一部分房地产项目尝到了甜头,也为这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创造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