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客·名师专访|陆志成:从拿来主义到自我创新 设计师应有“归零”的心态
(筑客·西安讯)他,是设计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倡导者!他,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解读设计作品中的人文观、建筑观和艺术观。
2015年10月12日,由筑客网主办、意大利IMOLA陶瓷承办,普罗凡森艺术中心支持的筑客网·名师讲堂第二季 相约陆志成构建空间之美活动,在曲江西安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中国环境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陆志成,与来自西安的300多位优秀设计师朋友们共同分享建筑空间与设计之美。
在讲座结束后,陆志成教授接受了西安筑客网的独家专访。
陆志成
寻找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愫
记者:您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遵从自然元素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这种想法的来源是什么?
陆志成: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些年也没有新哲学思想的产生,很多都是在学习西方的哲学思想。导致现在的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没有理论依据,我们只有学来的技术。作为我个人来说,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盛行的年代里,我个人不想按照欧洲人的思想,而是要去寻找中国人自己的历史文脉,自然山水,从而作用于我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
地域、人脉、历史和自然现象,都是我在设计时寻找的灵感来源。“传”和“承”是我遵循的设计思想。
传承和创新 赋予设计以永久的生命力
记者:您觉得怎么样才能把中国设计元素引入到现代的设计作品中?
陆志成:中国元素首先是表象的部分,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符号,但有很多的符号在现代这个环境中已经被淘汰掉了。每一个大时代的变革都会出现一个记忆符号,包括建筑、美学思想等。多元化、人性化是我们现在要遵循的思想灵感,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点,把这些东西找到之后,要赋予它新的说法和意义,从而创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设计观点和民族审美。中国的艺术家们应该开始反思,怎么样才能赋予设计新的灵感。
记者:在日本待了将近10年,您觉得日本的设计和中国的有什么样的区别?
陆志成:日本在150年前是在一脉学习中国。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学习西方的设计理念。但是,日本聪明的一点是,在经历过短暂的学外之后,慢慢的就开始研究自己的美学和哲学工业。包括品牌的建立,民族审美的眼睛,在中国的设计界应该好好反思这个问题。
设计师应该有“归零'的心态 要更自信
记者:中式和日式建筑中,很多融入“禅”文化,您怎么看?
陆志成:“禅”文化最早来源于中国,“南禅”、“北禅”、“密宗”等等。日本慢慢的从“禅”,开始走向现代和材料的应用。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日本的设计:“纤—工艺、素—素材、遗—改变”,这个设计理念对任何世代都是通用的。所以近几年的日本设计师,在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上屡获大奖,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记者:您觉得中国的设计师还需要学习西方的设计吗?
陆志成:不学了,已经学习完了,应该开始冥思到底什么是设计了,想想东方的设计是什么,怎么样去设计。回归“零”,然后开始思考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了,这样中国的设计文化才能开启新的一页。
记者:对设计师有什么样的建议?
陆志成: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师的交流,不光是学习,而是要PK。让中西文化开始产生新的碰撞,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自信,只有这样,中国的设计才能在世界设计界占有一席之地。
精彩观点
设计之本有三点:“纤—工艺、素—素材、遗—变”,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就是要先引进,再消化,之后是设计师自己的创新。
设计师要学会去寻找中国的建筑哲学,在设计时将最本真、最纯粹的东西表现出来。—陆志成
记者手记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陆志成教授用他敏锐的设计思维,分析出当代设计之魂,以及设计师们之后的设计之路。他指出,中国设计目前应该从“学外”到内省的阶段,要有自己的名片,做自己文化的代言。(筑客网/崔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