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与筑巢奖组委会首次会晤 共议设计之路
(筑客·西安讯)4月12日至17日,全球设计师翘首以盼的米兰国际家具展如期而至,作为全球家具行业的风向标,今年已经迎来了它的55岁生日。4月17日,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Roberto Snaiedero以东道主身份亲切会见了第七届筑巢奖组委会名誉主席郑曙旸教授、主席方晓风教授和常务委员黄信景教授,以及“筑巢·国际设计游学”团的设计师们。
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与筑巢奖组委会首次会晤
Roberto Snaiedero主席先生对此次筑巢奖在米兰展出的作品赞不绝口,并与筑巢奖组委会和设计师们亲切合影。他首先对中国设计师的努力好学精神给予高度肯定,指出“是你们让中国设计获得世界的掌声,感谢中国设计师给米兰家具展带来的中国元素,这是一种交流,是两国艺术、设计、文化的交流,也是一种鞭策。希望通过中意两国设计圈的交流,把米兰家具展打造得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更具有广度和深度!”
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与中国青年设计师合影
主席先生在此也提出殷殷希望,“中国和意大利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在设计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筑巢奖关注青年设计师的发展与成长,希望有更多的融入本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设计作品能够在米兰展出,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展出。”在与筑巢奖组委会会晤的过程中,主席先生也表示将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中国青年设计师亮相国际舞台,这也预示着筑巢奖国际化平台将更为广阔。
米兰筑巢奖金奖作品展现场
近年来,随着中国设计在重要国际展会活动中频频惊艳国际设计界,一大批中国设计师的国际知名度在不断提升,得到越来越多国际设计界人士和高端消费者的认可。未来,通过筑巢奖等平台及一系列外延项目,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和设计作品能够真正与国际前沿接轨,展示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新生代设计师的原创力量。
第七届筑巢奖主题
第七届筑巢奖亮点:
1、“组委会制”,保障筑巢奖纯粹性
过往六届都是官方主办,今年起彻底变革为“组委会制”,这是国际赛事中的惯用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赛事的公平和公正。
谈到这次制度大改的初衷,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方晓风表示:“国际上的权威奖项多是非官方化的,来自于独立机构,像有着建筑界诺贝尔之称的普利玆克奖甚至是来自于个人的发起。筑巢奖想要蜕变,在国际上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改变。变革后的筑巢奖由国内外顶级设计院校、行业组织、设计单位联合支持,避免了一方主导可能带来的发展主观和片面问题,也从根本上杜绝了企业的商业诉求影响,这使得筑巢奖更加纯粹和权威。”
2、IFI的加入,为筑巢奖增加国际权重
从组委会成员单位上看,本届筑巢奖的学术性、权威性及国际性在同类赛事中首屈一指。除了“清华美院”、“米兰理工大学”这样的顶级国际学术机构外,也有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师联盟(IFI)这样的国际行业组织加盟。筑巢奖的此次国际合作,并非以邀请国外评委就冠以“国际化”,而是通过IFI独一无二的国际资源优势,为参赛设计师提供一个国际交流及学习平台。
3、关注青年设计师、更贴民生、更具实用性
在参赛年龄上,本届筑巢奖参赛设计师首次限定45岁以下人群,因为他们是中国未来室内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组委会希望挖掘新生力量,并使他们快速成长为中国设计的中流砥柱。同时,在作品类别上,也做了一定的瘦身, 关注当下中国人生活居住方式,在商品房/公寓大类下增加了小户型和养老保障性住房设计类别。从中可以看出,“组委会制”让第七届筑巢奖为促进设计价值的转化付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正所谓 “一切设计都是为了人类的栖居。”
4、拒绝方案类,注重设计实力
筑巢奖在作品提交形式上,也制定了严格的作品申报规范,且只能提交已建和在建项目参赛,拒绝方案类设计作品。此举可以看出,变革后的筑巢奖更看重职业设计师的设计实力,这份实力的具体体现不仅是设计本身传达的设计思想,更是看重设计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多少,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落地。